玻璃泉简介:
泉在第一山之麓。第一山者,以数为名,有二山、三山、四山之号。此为其一山,多巨石。宋元以来,镌刻题名几遍。前临长淮,左瞰洪湖。有亭榭竹木之胜,泉清澈殊他泉,故名。
旧泗在淮西岸,去盱眙仅二里,相传盛时,居民数千家。有浮图,高十余丈,与泉遥对,淮流其中,若图画然。盖盱非泗无以为固,泗非盱亦无以为险,南北恒恃为要津。一时骚人墨客,寻奇探胜,泉名大著淮泗间。自泗圮于水,一望弥漫,荒墟废址若沉若浮。泉虽犹昔,而登临极目,已非复曩时之胜矣。
呜呼!自河南趋,湖日益涨,淮壅遏不流,则倒漾四出,以至败坏城廓,淹没田庐,固其势也。此皆关天下之利害,不专为一隅之盛衰,譬之人血气败逆失行,则肢体为之不适,而有臃肿溃烂之虞。况乃一隅之大,而独当天下之害,其为变迁可胜言哉!初,泗之圮也,迁治此山之巅,泉在治西偏,故得以时游览。今裁虹为泗,去此且百八十里。
余去岁七月莅泗,及今五月,乃得一至。至不数日即去,虽幸揽其胜,求其畅然志得,固不能矣。然藉是得睹泗之遗迹,与其所以迁徙,而淮湖之大为民害者竟无如何也。方用是愧惧兹泉不已,一赏而足哉!
作者简介:
张佩芳,字荪圃,山西平定州人,清乾隆进士。乾隆四十五年七月任泗州知州。
写作背景:
乾隆四十六年(1781年)五月,作者由泗州(时已迁至今安徽泗县)至盱眙,考察古泗州城的遗迹,游览了第一山。在玻璃泉边,看淮河对岸“一望弥漫,(于康熙十九年沉于水的泗州故城)荒墟废址若沉若浮” ,于是慨叹“泉虽犹昔,而登临极目已非复曩时之胜矣!”遂写了这篇碑记。此记由亳州梁巘书,江宁王声远镌,立于当年七月。现存第一山。碑高66厘米,宽182 厘米,由两块方石拚合。
注释:
泗州:唐时州治迁于今盱眙境内淮河乡境内,与盱眙城隔淮相望,相距约一公里,淮河上有桥可通。明以来,黄河全流夺淮入海。淮河入海被阻,泗州常遭水患,迨潘季驯建蓄清刷黄之议,筑高家堰,泗州水患尤烈。至清康熙十九年,遂没于水府。后州治迁盱眙第一山。至乾隆中裁虹并泗,遂将州治迁安徽虹县,即今泗县。
你们家乡的风景名胜吗?
@悠扬志
是的~和高中同在第一山风景区
感谢您制作了如此多好用的插件,还有月光宝盒的工具箱也很不错!希望又机会可以分享下User-Agent检测工具的代码!